“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征文比赛一等奖:09测控技术与仪器一班 林嘉华
发布日期:2008-11-30 作者: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
09测控技术与仪器一班 林嘉华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当代社会,我们必须加强党和和学校、党和学生的交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保证,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中更加耀眼,为中华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强的后盾。这需要学校的配合,学生意识的提高,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重视抓基层、打基础,重视发挥基层党组强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示,也是党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学校积极的配合,做好基层建设工作,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吸收知识的地方,为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思想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而奋斗。
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必须把学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强学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职工和学生。学校党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实践,自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讲究实效,做学习的表率;要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品德高尚、境界高远、做教书育人的表率;要加强锻炼,严于律己、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必须把握学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努力提高学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清醒地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党建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来开展。这也是办好一所合格大学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学校党建要更加务实和开放,高度重视党员个体的实力建设。我们要把学校各级党组织建成学习型组织。要学习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还要学习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学习理论和实务,学习相关科学知识等。这样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更好地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而学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负面效应也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正确认识主渠道的功能,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作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传授科学理论的功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功能、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功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还具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保证学生成长成才方向的功能。我们进行素质教育,首先是政治素质的教育,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加强政治素质教育,我们大学生就会失“魂”落“魄”。
加强主渠道建设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神圣职责,尤其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建设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关键。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加强主渠道建设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教育部明确提出国家要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学科建设是龙头,有了明确的学科定位,加强学科建设,才能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提高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加强主渠道建设的中心是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人格魅力,提高说服力,感染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采取学生喜欢的启发式、研究式、讲座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以“理论之光”为龙头的社会考察活动,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读原著,把原理讲授与原著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要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加大教学信息量。教师要深入第二课堂,积极参与学生各种课外活动,贴近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加强学生的理想理论不仅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配合,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层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建设繁荣祖国的目标。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里马朝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青年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 “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对大学生在非常重要。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